|
亚军赛队的“理律杯”之路:合之以诚作之共荣
时间: 发布时间:2024-12-15 14:32:47 编者按::“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是目前国内顶级规模、参赛学校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中文模拟法庭竞赛。在2024年第22届“理律杯”的角逐中,八年未曾跻身八强的武汉大学代表队,较晚组成的八人团队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携手走过了书状撰写、口头答辩准备、小组赛、决赛等环节,最终刷新了校队参赛历史,获得“理律杯”亚军荣誉。本文详细分享了该赛队的备赛策略和具体过程,正赛之中的辩论经验,还有队员之间相处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赛队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的紧张、刺激以及旅程结束后的辛劳与欣喜。作为读者,我们在感受他们的珍贵回忆的同时,也可收获到诸多干货,并感悟到模拟法庭竞赛的魅力。 作者简介:第二十一届“理律杯”模拟法庭武汉大学代表队,2024年第22届“理律杯”亚军。 八年未曾跻身八强,十年不曾挺进辽宁大厦……我们通往理律杯的路不可谓不是“道阻且长”。从起初“苟”过小组赛的目标,到闯入决赛获得亚军。在两月有余的日夜,8个人一起编织着属于我们的理律杯记忆。理律路虽远,行则将至。 由于我们组队完成相较于其他高校略晚,加之不希望我们大家牺牲自己的国庆假期。因此,短短一个月的书状写作阶段则显得较为紧张,两方书状都是在提交日上午才完成最终定稿并打印,以至当月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讨论、修改书状内容。尽管并未获得最佳书状,但良好的可读性在口头辩论环节也大有裨益。 ·分组合理:在书状撰写前,首先要明确原被告分组,在此后的书状和口头阶段则不宜再调整分组。在最初思考赛题时,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持方,如我们赛队在招募面试时,6个队员选择了被告方,只有1人选择了原告。分组时,建议在考虑队员意向持方的前提下,结合每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书撰写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一方队员能力的平衡。本次赛题原告方需完成两份书状,因此原告方分配4名队员较为合理。而如若只需完成两份书状,则相对弱势的持方分配4名队员更妥当。
·思路明确:在完成组队后,各方首先要与指导老师、教练讨论确定思路和基本框架,在书状写作中要做到从一而终。如去年的赛题被告方可能有承揽、中介、混合契约等思路,每一个思路既有亮点也有缺陷。可以基于广泛的文献阅读,在队内进行充分的头脑风暴,并征询指导老师、实务界校友的意见后,逐步明确己方的思路。此后备赛过程中除非发现思路存在重大漏洞,不宜再调整总体思路。 ·节奏有序:我们的书状写作以三稿为主。第一稿力求囊括讨论中所涉观点,在明确总体思路后,本稿书状由每人负责一部分完成,历时约一周半,形成一个由主要观点构成的“毛坯房”;第二稿书状以逻辑框架为核心,我们在一周半内以初稿为基础,集体对书状框架布局、增删观点进行多次讨论,逐条论证观点的严密性与逻辑的层次性,形成了与定稿框架近似的“简装房”;第三稿着重增强可读性,最后约一周的时间,我们借用教室大屏集中细读书状,细究所有有几率存在的漏洞,并逐段调整语句表述、统一文风,增强书状的流畅性与可读性,最终完成终版书状的“精装房”。
·图文并茂:在小组赛前期,由于评委仅仅阅读了案件的基本事实,图文并茂的书状有助于帮助每场比赛的评委快速了解赛队思路和主要观点。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论证时,清晰美观的思维导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评委迅速带入己方思路,不仅更容易让评委接受己方主张,也可避开评委的许多临场提问。在去年的比赛中,我们得知大多数评委在翻阅到图表后都会多加停留,而文字内容仅会略读。
我们赛队是在提交书状后才开始准备口头辩论的,时间其实非常紧张,口头辩论准备阶段仅有三周。第一周我们着重撰写陈词、质询、答盘、结辩的文稿;后两周则以每半周为单位做队内模拟,并不断迭代完善文稿。 ·陈词环节:陈词环节需要初步向评委展示己方思路的完整框架与核心观点。小组赛阶段,各方都是依据既有的稿件朗读,不需要随机应变(复决赛前需临场适当修改,以增强陈词稿观点的针对性)。陈词内容一般是己方书状的浓缩版,把最核心的观点展示出来即可。在陈词的最开始,建议先向评委明确自己的请求与要点。在最开始1-2场小组赛,还可以简要陈述对己方有利的重要案件事实,便于评委快速了解案情争议点。被告也可以针对原告陈词稿的重大漏洞在最开始现予以指出,将攻击性提前到陈词环节,提醒评委注意。此外,当陈词稿中涉及己方重要观点时,可以请评委翻阅书状对应的页码,以提示评委注意。 ·质询环节:质询环节的目标并非“问倒”对手,而是通过质询向评委全方面展现对方思路的缺陷。质询环节必须要格外注意问题的措辞及追问设置。预设的质询问题是需要短小精悍,既能增强发问的气势,也能节约发问的时间。两位上场队员可以分工配合轮流提问,避免发言“撞车”。在预设质询问题时需要提前思考可行的追问角度,临场新增追问切忌被对方的回答带偏,以至困在同一个争议焦点反复提问。每个问题在对手回答完毕后可以简短小结,但不宜利用质询环节输出己方观点,否则会引起部分评委的反感。
·答盘环节:答盘环节是己方主场,是展现己方观点合理性的最主要环节。每个问题前可以用“回答原(被)告方的问题”这样的语句来过渡,既能体现礼仪,也能留给自己几秒的思考时间。只要前期准备充分,现场遇到的大部分质询问题都会是事先写好的,所以能半发挥半读。一般先由反应快的队员脱稿回答,另一位队员及时翻到稿子对应部分做补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有主答和补充回答是很好的,非常能体现团队配合,但要注意时间控制在一分半以内。特别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对于对方偏离争议焦点的“无厘头”发问,不必生搬硬套给予充分回应,而应简短回应后迅速回到己方核心论点。 ·结辩环节:结辩环节以总结争议焦点、强调己方论点为主,回应此前未详尽回答为辅。结辩环节时间比较短,一般由一位选手完成即可,对于此前辩论环节有疏漏的回答,可以在结辩最开始简要修正以补救,但不宜占用太多时间以至忽视己方观点总结。结辩的核心仍是己方思路,通过总结争议焦点突出己方思路的合理性与严密性。最后,可以从“个案-类案-社会治理”的角度适当拔高己方思路,如去年的赛题中可以从“鲁慎之”的个案引申出“骑手群体保护”与“平台企业用工合规”的困境。格外的注意的是,不可将结辩变成纯粹的“上价值”“卖惨”环节,评委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法律人,打动评委的仍然必须是法律事实和观点。
基于理律杯“邀请制”的赛制,我们遇到的每支赛队都准备充分、表现出色;而残酷的5进1小组赛规则,要求我们每一场比赛都不能松懈。四天总计7场比赛,我们有5场以3:0的评委投票取胜。回顾正赛阶段,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逻辑自洽:过分重视观点是不是满足司法实践很容易是我们的一个误区。被改编为模拟法庭赛题的案例通常具有前瞻性和探讨意义,既有司法判例不应是我们思路的束缚。对于经验比较丰富的评委而言,他们对现实中类案的争议焦点与司法实践倾向心知肚明,评委们更希望看到选手作为未来法律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非仅仅展现既有司法判例的检索与复述。因此,在赛场上输出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很重要,一方面,对于不利于己方的事实,要充分的利用赛题留白的解释空间,无论观点理由是否充足,能自圆其说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另一方面,对于对方事实上的固有弱点,不可“死抓不放”,向评委点出此部分事实即可并简要论证即可,更多的精力应回到争议焦点上展现己方亮点。 ·立足现实:模拟法庭不是理论探讨,所有的观点都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和现行法律。尽管现实的法律并非尽善尽美,尽管案件中的主人公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没办法得到最完善的保障,我们的思路也绝不能突破现有法律规定,绝不可以学理观点代替法律适用、以域外案例指导司法裁判。如去年的赛题中,有赛队过于重视学理上关于“不完全劳动关系”的讨论,但细究现行法律和法规,劳动关系“二分法”标准仍是现行劳动法律架构下的必然。援引这样的观点作为引申思考无可厚非,但作为核心论点便很难得到实务界评委的认可。
·说服评委:模拟法庭最重要的也不是驳倒对手,而是说服评委。适当的辩论技巧不可或缺,但将模拟法庭过分辩论化却会适得其反。相较于对对手穷追猛打,向评委展现己方严密的思维逻辑与清晰的论证框架更重要。因此,口头辩论阶段切不可被对方的节奏带跑,以至偏离了己方的核心观点,和对方在不足为道的地方拉锯。此外,我们应该更注重在赛场上与评委的眼神交流,在输出己方观点时,可以看着评委陈述,增加评委对己方观点的接受程度。 ·心态稳定:在比赛前,我们要尽可能完善文稿与思路,力求尽善尽美;而在比赛期间,要保持自信与心态稳定,切勿心慌意乱。如在半决赛阶段,从拿到对方书状到比赛开始仅一小时,此时一定要充分自信,坚持自己原先的思路和观点(进入八强的赛队思路上基本不会存在致命缺陷),仅需针对对方新论点予以适当补充,不可自乱阵脚。犹记得在小组赛最后一场前,我们被对手书状中的思路搞得手足无措,几番大幅修改现有的陈词稿、质询稿,以至于我们在上场时面对的是一套几乎崭新的文稿。然而,赛场上对手却选择使用最常规的思路,而我们只可以强装镇定现场修改陈词稿和质询。
两月有余的理律杯之旅转瞬即逝,当抱着奖杯返程时,这份荣誉既是意外,更是必然。意料之外是因为我们没既往的“功劳簿”,只有摸索前行;必然是因为8个人的相遇和配合,都十分恰到好处。我们没强烈的个人主义,一切以团队为先。合之以诚,作之共荣。模拟法庭是一场团队竞赛,无论是赛前赛中,无论是场上场下,“合作”贯穿始终。 在书状写作阶段,双方要及时同步查到的案例、文献,并及时交换阶段性书状,定期查漏补缺。同时,上届赛事决赛中评委提出了“交换立场”的问题,这也提醒我们不仅要熟悉己方立场的理论延伸,也要对另一方的立场的理论延伸有基本掌握。 在口头辩论的准备阶段,原被告之间的切磋是逐渐完备和提升双方的关键。每一次队内模辩前各持方观点可以短暂保密,从而帮助队友锻炼临场应对能力。在我们赛队的备赛过程中,辩论经验比较丰富的队员帮助队友提升表达,逻辑思维更强的队员帮助队友改进思路……每一次模辩、每一次复盘都有新的收获。
在比赛期间,上场队员间的配合至关重要。在明确上场队员后,分工配合很重要。在口头辩论的评分中包括“团队配合”的评分,全程一人carry全场并不可取。在口头辩论准备阶段,应该要依据每名队员的特色做到合理分工,如更具辩论经验的队员可能更擅长质询等。 而场下的配合更是获胜的法宝。除了小组赛,后续的比赛持方均由抽签决定,需要在半天(复赛、决赛)甚至一小时内(半决赛)阅读对方书状并调整应对思路。每场比赛中,上场队员都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犹记得在八进四的前一天晚上,因为八强的结果宣布很晚,相应的准备时间很短,回到酒店已接近零点。我们赛队中无需上场的队友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通宵整理对方书状的要点与回应策略,上场队员早起后再进行针对性准备与补充,当听说有一些队伍正是因为连夜准备而导致场上发挥效果不好的时候,更加钦佩我们集体的力量。
同时,在队员之间,上场和不上场的区分仅仅是由上场队员把所有人智慧的结晶全部表达出来而已,不上场的队员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准备阶段,上场队员更注重模辩与复盘,而不上场队员更注重观点的补充、修改与拓展;在比赛阶段,不上场队员更承担着临场凝练对方书状、赛队后勤保障等重担。建议赛队在书状写作阶段不必进行是否上场的划分,可以在口头辩论的准备阶段充分检验队员的临场应变与口头表达能力后再行确定。 总之,理律杯从来不是个人的赛场,而是一整个团队的拼搏。合之以诚,作之共荣,方可行稳致远。
从9月18日组队,到11月28日收官,72个日夜凝结了无数难忘的回忆,无数的眼泪、汗水与欢笑,留下无数张难忘的记忆碎片…… 一张张碎片,拼凑起独属于八个人的故事。感谢命运的奇妙,八个人相聚在理律杯的旅程,无可置疑是我们心中一份妙不可言的礼物。愿岁并谢,与友长兮。
最后,一路走来,我们并非独木难支。在备赛和比赛期间,带队教练班小辉老师悉心指导,学院党政领导、民商法、诉讼法教研室及本科生办公室的老师们鼎力支持,湖北维思德律师事务所邱丽媛律师、武昌区人民法院徐倩法官等校友全力辅助,往届理律杯赛队的师兄师姐们倾囊相授……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每一个给予我们支持与鼓励的人,属于武汉大学法学院。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上一篇
在线小时免费情感咨询
下一篇 感情咨询骗局:花钱挽回爱情却损失惨重!
|